神作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真的輾壓台灣編劇?真人化有辦法嗎

2023-08-19

作者/林惟駿

在數位網路發達的現在,該擔憂的不是沒有原創,而是眾聲喧嘩之後,遺留的孤寂唏噓、動物感傷。因此能讓人感到同在的作品反而珍貴,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是個好作品嗎?在社群網路發達的現在,我想是的。

山道猴子的一生劇情寫實,引起網友共鳴。圖取自/Eric Duan頻道


Youtube五天竄破280萬觀看的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,為什麼會被網友們說「全台編劇都應該來看看」、「這比國片好看太多」!


且不論原著Eric Duan是否有過編劇背景,為何兩支共一小時的動畫短片可以獲得如此盛譽?這樣的觀看成績與網友肯定壓過許多國片,本文就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做對了什麼事,以及台灣編劇狀況來討論。

「我同事就是這樣!」別人比不過的真實生活共感


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的留言區,可以輕易看見許多人說自己的朋友、家人也和主角一個樣,甚至主角衝IG粉、砸錢買車、背信貸等等幾乎都是真實故事、真實出演。


但是,呈現一個「真實」故事就是好編劇嗎?


這樣的真實感對專業編劇來說,介乎困難與不困難之間,不困難之處在《山》的故事結構非常容易拆解,主角的墮落之旅並不複雜,配角的立場設定也相當鮮明,劇情著眼在主角面對人事物的心態,並未被單一事物給限定。換言之,這個故事非常容易搬到任何一個圈子來演,套做拜金網美應該不難寫出《愛馬仕猴子的一生》。


然而困難之處,在於這樣的小人物描寫,需要大量的相處觀察才能拿捏在各種遭遇時,主角的心態、用語與選擇。這在現行的編劇業界其實並不容易,每個編劇都有自己的生活圈,當編劇人員要深入一個與自己環境差異巨大的社群時,所耗費的資金與時間難以估算,這在後文「台灣編劇為什麼做不到」會有論述。


回到《山》劇情,Eric Duan在描寫主角時,真正耐人尋味、引發共鳴的不單是用字遣詞,而是能讓觀眾看到主角並非壞人,而是在每個努力遇到選擇時,都下意識地選擇了最笨、最直接能滿足自己,卻不能真正長遠達到自己目標的選擇,因此成為「猴子」。


於是這讓我們不能說主角是壞人,因為他也努力賺錢打工,也想給女友好的照顧、也認真享受每個遊玩的當下,因為他也有可愛正直的一面,才顯得這些選擇如此愚蠢、惋惜。能讓角色「立體化」是讓故事能打動人的一大重點,正因為又愛又恨,才會讓觀眾難以用善惡二元貼上標籤,故事因此更能延續下去,否則就一個主角代表正義的「英雄之旅」的故事結構,就只能利用難題越來越難,來延續故事的可看性了。


我們必須肯定情感或人物的「真實」是好故事的重要元素之一,而作者突出之處更在於將此描繪得活靈活現,讓主角的真實感說服觀眾,加上符合當代生活,舉出不少你我生活中都有的事物,靠近到引起共鳴,於是能在短時間創造巨大迴響。


好作品,能讓每個人從中看出不同東西



《山》在上架後,從頻道核心的車圈開始傳散到Dcard、PTT、打工圈,甚至連Podcast「台灣通勤第一品牌」、「那些電影教我的事」以及理財粉專都在討論。這樣的景象在戲劇作品並不容易辦到,就舉與主角背景雷同的《當男人戀愛時》也只見對於男女表述戀愛的討論,那《山》在編劇上做對了什麼事呢?


「咖哩飯也蠻好吃的啊。」

「你們幹嘛一直打來?又不是不會還。」


當人陷入貧窮,可怕的不是帳目數字不夠用,也不是因沒錢得做出的選擇:吃即期食品、無限加班、東省西省,最可悲的,是在朋友前還充闊要面子:就如同猴子明明沒錢,卻不願和第二女主角坦誠現狀,當朋友提到錢卻又直接翻臉。


因為沒錢並不是不可逆的問題,江山易改本性難移,這樣的處事態度才是悲劇的主因。就如同心理治療師會請病患把他們害怕擔心的事情「說出來」,因為恐懼並非來自真相,而是因逃避而誕生的想像,只有面對它,才能發現恐懼其實並不嚇人。


《山》在談「窮」的議題,並不談每月還款帳目的具體數字,只聚焦在「人」貧窮時會有怎樣的心態、怎樣的行為模式、會說出怎樣的話,並透過演繹打動了許多人的心。正也是描繪了情感與行為模式,故事能不被受限在車圈,《山》就十分容易打破同溫層的隔閡,突破每個人的心防。因為不管是什麼族群、什麼階層,都會有這樣愛慕虛榮、逃避真實、拒絕溝通的人,而跑山玩車在此,就成為了容裝這個「概念」的容器,也因為概念演繹得十分完整,就能輻散出各種不同議題來讓人討論。


「我沒有玩車,但一看就讓我想起以前鄉下國中的同學。」這是我朋友把《山》轉給我的第一句話,因為聚焦在「人」,所以容易共情。


好作品,反而應該不完美



用大家熟悉的迷因Wojak Comics當作角色群、打糊的背景與粗糙的服裝改圖、AI配音、破音字與沒有抑揚頓挫的朗讀節奏,都讓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變得更能讓人看下去。


為什麼不是更好看?必須說,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的故事軸線其實是相當典型的悲劇題材:主角沒有發現自己的愚蠢,一再犯錯,最終鑄下無法挽回的結果。假若把導演,原封不動的換作新海誠或者富堅義博,想必觀眾很難接受在單一平面場景、精緻畫風、有日本聲優配音,搭配上平板動作的雷歐力說出「你跟別人男生聊天要跟我說」這種景象(這會非常像某些養成類的電玩遊戲)。


(如果你覺得新海誠才不會這樣做,在此要把「畫風」與「手法」拆分:使用迷因是畫風,呈現人物與場景的方式是手法。)


我印象很清楚,在大學時耿一偉老師曾在課程解析作品,他說「好作品反而不一定完美,在作品中有些漏洞更會讓觀眾玩味」。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其實正符合網路迷因世代的我們,習慣粗糙、不精美不精確,卻能精準達意的傳遞方式,看到Wojak就知道他是魯蛇,但也因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的各個元素都不精美,反而統整成了一種粗糙的美感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Eric Duan的粗糙在於視聽覺的「質感」,但並未放過小細節,在主角飆車時的特寫視角仍可看到運用漸層、光線與透視線做出的前進速度感。因此,粗糙是一種刻意選定的質感,而非製作態度。


台灣編劇為什麼做不到?



明明是受過編劇的訓練,為什麼反而做不出來呢?近年許多走紅作品都不是專業編劇,那編劇是在做什麼?


第一,我們的編劇真的有在生活嗎?


這是許多影視專業人員的困境,一名從院校畢業的編劇,如果畢業後直接從事編劇工作,那其生活圈也多半都是編劇及產業人員。除非這個故事充滿奇想創意或者經典改編,否則多數描寫人們生活故事的劇本,編劇都需要大量的與目標族群長期相處、進行田調。


然而我們的編劇真的有這麼多時間去走入人群嗎?以台灣來說是少之又少的,人是不可能給出自己沒有的東西,一個編劇如果生活都在影視產業裡,那只有兩條路選:一,等待大案機會上門,資金與製作時間有足夠餘裕讓編劇人員進行田調、討論到編寫;二,維持生活,邊工作邊書寫,讓工作成為編寫劇本的材料來源,並且能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投入創作,然而在沒有檔期壓力的狀況下,這些作品多半躺會在D槽好幾年。


第一條路並不容易,台灣編劇難以出頭,劇本產製到面世得通過大量時間與轉交製片導演各部門,好劇本也可能碰上爛導演而付之東流。同時另一類編劇也會因資方企圖回收,將劇情設定得更趨近大眾口味,採取保守路線、產製時間短的關係,讓作品未能熟成就上市。


第二條路則容易讓許多科班編劇直接轉行,卻也讓其他不斷創作書寫的業外人士晉身編劇,或讓他們的故事得以影像化,大師兄的《你好,我是接體員》即屬此例。然而第二條路看似機會渺茫,卻是對編劇來說最健康,能產出最好作品的方式。


因此,身為觀眾的我們很難真正完全看到編劇想呈現的東西,就此論定台灣編劇能力不足並不公允,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的優勢之一就是「產地直送」。


按照流程,劇本完成後得找到投資方(有時會反過來),而後經手到製作人、導演以及最後由設計與演員呈現之,原本在編劇腦裡的畫面早已不知道被改過多少次了,那再好的編劇都得看接棒人員的能力,所以業界才常說「劇本寫完就當孩子生完,沒你的事了」、「最好你的編劇不要活著」云云。


那麼,一個好編劇是否也可以嘗試利用自媒體來讓自己被看到呢?可能仍需時間。


改編成電影可行嗎?要突破動畫框架



如同前段「好作品,反而應該不完美」所言,在真人化的過程必須要突破動畫框架,才能說服觀眾。


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全片的粗糙質感自成一格,讓講話語速、死板因整合而能被接受,為觀影樂趣大大加分,一旦進入真人化,這些優勢瞬間歸零,導演就必須處理演員的卡司、潛台詞、說話腔調真實度,以及劇情中大量的Line對話。


難不成導演要直接跟動畫一樣把Line對話搬上來?在YT可以,在真人版該如何取鏡位呢?或是像《黑鏡》將Line訊息壓在畫面上,那主角在房間與店外的大量Line對話將成為能否延續耐看性的關鍵之一。


在處理完動畫轉真人的問題後,隨之而來的是觀眾的眼光,將從原本的欣賞變成「檢閱」:既然是神劇的真人版,那不能漏氣吧!這樣的難度就好比將哈利波特翻拍成電影,當時也有不少觀眾感到與小說的想像差距太大而抱怨棄劇,獅子王真獅版在上映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,那對導演來說,可是要具備更周密的拍攝計畫與心態,才能好好扛住真人化的壓力。



最後,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是個好作品嗎?在社群網路發達的現在,我想肯定是的。


這幾年來,高創意的影視作品不再能像以往撼動觀眾,台灣票房排名的前二十名幾乎都是高娛樂性的奇幻英雄作品、YT與短影音們也比比皆是,每個渠道都在爭取觀眾的眼睛注意力。在數位網路發達的現在,該擔憂的不是沒有原創,而是眾聲喧嘩之後,遺留的孤寂唏噓、動物感傷。


迷因與雞湯文之所以竄紅,正因讓人感到同在,在爭奇鬥豔之中仍有人與你想得一樣,《山道猴子的一生》正是如此。


作者|林惟駿
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組畢、表演浴場創辦人,執導《狂人教育》、《文明的野蠻人》,並曾參與電影《破風》、《葉問3》行銷企劃。


其後進入廣吿業界擔任創意,曾服務 KIA、MITSUBISHI、 INFINITI、格蘭利威、三花棉業、麥香、元本山、美顏相機等品牌。


2020成立表演浴場,是全台唯一的演藝職場力知識平台,提供表演者自我經營、行銷佈局、身體訓練、表演技巧等等就業觀念。並活躍於表演藝術的行銷製作,協辦臺灣藝術教育高校聯盟「新世代音樂人才築底論壇」,同時為桃園市武陵高中兼任教師。